走进高交会现场,犹如看了一部最新上演的科幻大片———很多原本只在科幻电影里才能看到的高科技产品,竟然出现在市民的视野中。这些新技术新产品应用于医疗、环保、工业等各个领域,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模仿学习型机器人VS《机器管家》
在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展厅,一个手里拿着毛笔的机器人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只见它把毛笔有模有样地蘸上墨水,在白纸上一笔一划写着,不到30秒,两个遒劲有力的字———重庆,就赫然出现在纸上。
不过,这可不是机器人自己写出的书法,而是从它的老师那里克隆来的。中科院重庆研究院智能神经机械电子中心主任李耀说,这是一款有记忆、会学习的机器人,任何人握住它的手,教它写一遍字,它就可以精准地辨识,并按照相同方式书写出来,包括字的笔顺和下笔力度,连非常细微的部分都很相似,目前它已能写3000个汉字。
除了写字,它还会在人的教导下完成握手、打招呼、端杯子等简单动作,“其实,只要你拉着它的手做一遍动作,不到5分钟,它就能做出和你同样的动作。”李耀说,正因如此,这款机器人可以用于陪护、带领老人或者儿童、残疾患者等。下一步,他们要让这款机器人加强意识,让它有自己的判断力,能跟人互动,比如给它一个杯子和水壶,它就能做出倒水的动作。
在1999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公司出品的科幻电影《机器管家》中,一个名叫安德鲁的机器人有着非凡的创造力,把一个家前前后后打理得井井有条。而在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展区,一款可用于陪护、带领老人、儿童或残疾者的模仿学习型机器人,同样让人惊叹不已。
生命方舟VS《2012》
看过电影《2012》的市民,一定对诺亚方舟过目不忘。如今,现实版的诺亚方舟亮相高交会,由北京川江源科技公司带来的针对高端住宅安防避险系统———生命方舟。
“这个系统是公司和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等单位共同研制开发的。”该公司相关负责人罗玉霞介绍,在特大地震、海啸、火山喷发等灾害发生时,生命方舟可以提供无缝防护的应急救生避难场所,为争取地面救援赢得宝贵时间。
生命方舟主要建在别墅等高档住宅区的地下室,最小20平方米,相当于一个全密闭单间配套。墙体采用特殊材料,设有墙体保护系统;门用的是密闭防护门系统;有自动集便器,储物柜;还配备了应急动力供应系统、空气净化系统、自动供氧系统、环境检测系统等,当然还有沙发、桌子、洗漱台、食物储存柜等。
“生命方舟的大小可根据用户要求量身定制,20平方米的生命方舟市场价26万元,内部装修风格可以由用户选择。这样大小的生命方舟最宜4~6人避难。”罗玉霞称,避难者可在生命方舟里正常生活4~7天,以此赢得等待救援的时间。
据透露,该公司正在观音桥金港大厦建一个体验点,预计下月可以参观。该公司准备在重庆试点,再向全国推广。
科幻电影《2012》里的诺亚方舟(如上图),让4万多人在冲天海啸面前安然无恙,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后一个堡垒。在本届高交会上,一个类似诺亚方舟的生命避险系统,让我们在突发灾难面前看到了生机。而且它并非遥不可及,下月在观音桥就能看到它。
仿生机械手VS《美国队长2》
肢体残缺者安装的假肢,都存在运动机械化、不灵活的缺陷。中科院重庆研究院智能神经机械电子中心研发的“全自由度仿生遥操作机械手”可以弥补这个缺陷,还能读懂用户的神经信号和大脑指令,做出相应动作。
工作人员傅舰艇介绍,全自由度仿生遥操作机械手配备世界首例高分辨三维多模态触觉传感器阵列,同时嵌入了神经芯片来采集用户的神经信号,“也就是说,这个手臂不再是单纯的机械,而是可以和用户互动、对话、理解用户意图的手臂。比如,当用户的大脑想伸手去拿某个东西,仿真手臂就立即下意识做出这个动作。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技术实现肌肉和机械融合,达到肌械而非机械。” 傅舰艇称,这种仿真机械手臂很快将在医疗系统展开应用。
此外,由于仿真机械手臂可以360度自由旋转、摆动,活动自由度远超人手,借助其进行腹腔镜等微创手术更精细、准确。
科幻电影《美国队长2》中,由塞巴斯蒂安·斯坦饰演的冬日战士身手不凡,有着一只灵活敏捷的机械手臂。这只手臂抓、拉、擒、击无所不能,力道之大让人瞠目。在高交会现场,一款类似的机械手臂同样让人震惊,它不但能360度旋转,还能读懂人的大脑指令作出相应动作。
(原载于2014年4月11日《重庆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