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晨报讯 记者 雍黎 从科研“国家队”下海,我市17名科研人员成为首批创业“试水者”。近日,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17名科研人员签订了离职创业协议书,正式离岗创业推动科技成果产业转化。
哪些人选择离开?多数是80后
首批17名离职创业科技人员来自石墨烯、人脸识别和手术机器人3个团队,大多数都是80后。
带领手术机器人团队的李耀研究员,2010年获得美国马里兰大学电子和计算机工程学院博士学位,目前担任重庆研究院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生于1980年的李耀笑称他是团队中年龄最大的,他带领的9人团队,平均年龄28岁,其中6位是博士。
为何离职创业?加快科研成果转化
中科院大多数科研人员具有事业编制,团队集体创业不仅在重庆,在全国都罕见,他们为何会这样选择?
“离职创业是我们的选择,也是科研成果转化的要求。”李耀说,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科研的最终目标就是技术的产品化应用。而要真正让技术成果产业化,必须跳出研究院,以企业推动走向市场。
“如今产业发展尤其是新兴产业发展,对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要有一部分高水平科技人员投身产业第一线。”中科院重庆研究院院长袁家虎认为,只有人员结构改变了,产业结构才能更好转型升级。
创业不顺怎么办?三年内可回院工作
中科院重庆研究院为离职创业的科技人员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8月份出台规定,符合成果转化范围,由本人申请,经审批同意,可申请留职创业或离职创业,创业期限3年。其同等享有参加职称评聘、岗位等级晋升、按年度调整薪级工资的权利。3年内可要求返回该院工作,该院按照不低于原职级/职称、薪酬的原则重新聘用。
这一办法明确了成果转化的范围、职责分工、收益奖励、过程管理等内容,细化了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奖励的政策,保障科技人员的利益,解决了科技人员的后顾之忧。
(原载于 《重庆晨报》 2015-10-22 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