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重庆5月17日电(记者张琴)中科院重庆研究院日前宣布,率先在国内实现纳米微能源系统在人体应用方面的技术突破,解决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和可穿戴设备的电力续航问题。
近年来,随着手机、平板、手环等移动终端和可穿戴设备的大规模普及,解决这些设备的电力续航问题显得格外重要。就目前而言,主要的技术手段还是不断地试图增加现有的各种电池的能量密度,以期提高续航能力。
中科院重庆研究院研究团队负责人介绍,由于纳米微能源系统的发展以及它们在原位人体健康的实时监测、基础设施的监测、环境监测、物联网以及军事技术上的应用,传统的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来持续提供电源的方法将不能满足或不能适应新型微纳器件的工作环境和要求。
因此,纳米能源产生和存储系统器成为研究热点,其原理是通过利用收集环境中的机械能,通过转化为电能来驱动器件,来达到自我供电能力。经过数年的发展,现有的纳米能源器件不仅能让电源小型化,而且能主动采集环境中的机械能等能量将其转化为电能。但是,现在的纳米能源器件仍具有很多的问题,所采集到的电能多为脉冲式的电能,存在电压较高,而电流较小的不足,并不适宜直接给用电器件提供能源。
中科院重庆研究院研究团队经过数年的深入研究,突破了这一难题,利用纳米压电材料,设计并提出了新的纳米压电发电系统的结构,成功开发出一套纳米微能源系统,一方面降低漏电流,提高纳米能源系统的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存储所产生的电能,在需要的时候再对外连续稳定输出,实现了高效的纳米发电和能量转换、存储、输出为一体的微能源系统。
“比如,仅仅依靠收集人体运动时的能量,器件输出功率可以点亮30颗以上的LED灯或者对手机进行充电。”该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