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信息公开网站地图联系我们English中国科学院内网
  媒体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cigit2019 > 媒体 > 媒体扫描
【新华网】重庆智能技术在全国61个机场推广应用 双胞胎也能精准识别
2018-03-29| 编辑: | 【

  新华网重庆3月15日电  今年春运期间,重庆江北机场日均迎送旅客12.2万人次,旅客运输量单日最高峰达到13.5万人次,安检压力十分巨大,如何在春运任务持续增长的背景下提高民航的安全效率和服务品质,一项由中科院重庆研究院研发的机场安检智能识别系统在今年春运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据中科院重庆研究院智能安全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石宇介绍,该验证系统基于中科院重庆研究院与智慧航安(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智能识别技术,通过读取身份证登记照与现场持证人员的脸部进行比对验证,判断是否为本人。

  “过去,机场安检工作人员检查一名旅客,大约需要10秒钟时间,使用该系统后人均检查时间约为2秒钟,大大缩短了核查时间,提高了通行效率。”石宇说。

  由于该系统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快,而且准。工作人员肉眼比对的准确率大概在80%左右,智能识别系统能超过98%,准确率大幅提高。

  据介绍,2016年11月该项系统在江北机场T2航站楼率先进行试用,2017年4月开始大面积使用,目前重庆江北机场T2、T3航站楼国内出发的安全通道已经全部使用了机场安检智能识别系统。

  据江北机场安全检查站的工作人员王婷介绍,曾有一名双胞胎姐妹拿着另外一人的身份证通关,结果被该系统精准识别出来,而这在以往较难发现。

  “在启用智能识别系统的一年内,江北机场累计查获233起企图持用他人证件乘机事件。”王婷介绍。

  此外,除了高效率外,这种安检方式的体验感受也比过去略显尴尬的人工查验要好上不少。王婷表示,在引入该系统后,旅客在安检环节的配合程度也有了很大改善。

  截止目前,由中科院重庆研究院与智慧航安联合研发的人脸识别系统已在上海浦东、广州白云、重庆江北等全国61个机场,555条安检通道成功部署试用,其中年吞吐量3000万以上的大型机场已覆盖80%。

  据中科院重庆研究院智能安全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石宇介绍,未来将继续在全国重点机场示范推广智能化安检系统,推进以人工智能技术促进机场安检设备行业变革,降低机场的管理成本和运营成本,撬动智慧机场安检产业链。

  “下一步我们将开发机场实现‘无纸化通关’的技术,今后旅客在智慧机场只需出示一次身份证,通过前后端数据关联,不再需要出示登机牌旅客就能自动通关乘机。”石宇说。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版权所有
地址:重庆市北碚区方正大道266号 邮编:400714
联系电话:(023)65935555 传真:023-6593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