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信息公开网站地图联系我们English中国科学院内网
  学术交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cigit2019 > 学术交流 > 学术活动
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麦碧娴研究员和罗孝俊研究员莅临重庆研究院交流访问
2018-01-05| 编辑:三峡所大气环境研究中心 | 【

  1228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麦碧娴、罗孝俊两位研究员应大气环境研究中心杨复沫研究员、田密副研究员邀请访问重庆研究院,并分别在“大师讲坛”和“三峡生态环境论坛”作题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区域污染与健康风险”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富集与生物放大”的学术报告。重庆研究院纪委书记陈永波书记主持报告会,近30名师生员工聆听了学术报告。 

  麦碧娴研究员主要介绍了其课题组关于区域大气环境典型POPs的污染特征、环境行为及健康风险的相关研究。她介绍了POPs的性质、来源及危害,阐述了研究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概括了珠三角地区室内外大气环境中POPs的污染现状与污染特征,并讲解了其课题组对这些物质环境行为的相关研究,如其在大气中的降解、气相与颗粒相分配、大气与植物间的交换等。该研究揭示了珠三角地区卤代阻燃剂的主要来源是粗放式电子垃圾拆解和工业活动。其课题组进而对POPs的暴露风险进行了评估,发现室内灰尘是城市居民暴露卤代阻燃剂的重要途径;此外,玩具暴露对儿童存在一定健康风险。其团队还进一步用消化道、呼吸道模拟评估了大气中POPs的生物可利用性,并讨论了头发作为人体POPs暴露指示性材料的可行性,分析了POPs暴露对人体甲状腺素水平及其调控基因表达的影响。最后,麦碧娴研究员简要展示在水体环境中POPs区域污染态势和行为方面的研究成果。 

  罗孝俊研究员主要介绍了其在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富集、食物链传递及代谢等方面的相关工作。他首先系统介绍了污染物生物富集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并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接下来,他重点介绍了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溴联苯醚(PBDEs)及得克隆(DPs)在水生、陆生生物上的物种差异性富集特征及机理,及围绕该研究内容所开发的新的方法和手段—单体稳定同位素分析。此外,罗孝俊研究员还介绍了电子垃圾回收厂男女工人血液中DPs的浓度差异及顺反式单体的富集特征差异,结果表明男性代谢能力可能强于女性。 

  讲座中,麦碧娴研究员和罗孝俊研究员还分享了研究工作中的一些心得体会。两位科学家针对典型污染物,结合野外观测、模型计算、实验室分析和模拟等,研究其在大气、水体、灰尘、玩具、水生生物、陆生生物等的污染特征、来源及暴露风险等。此外,麦碧娴研究员还提到多学科合作研究的重要性,如其研究中微生物降解、基因表达等部分均是与其他单位合作完成的。两位研究员的讲座对我们在三峡库区开展相关研究具有很好的借鉴。 

  麦碧娴,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5年度)。长期从事有机污染物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分析鉴定、区域污染、食物链传递与人体暴露等方面做了系统的研究工作。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973计划项目课题、中科院创新项目等30多项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发表SCI论文200多篇,其中在环境界较有影响的刊物ES&T上发表论文40篇。论文被SCI他引7400余次,H指数为51(Web of Science)。目前担任国际SCI期刊Environmental Research副主编、Archives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副主编、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编委。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排名:第三)、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四)。 

  罗孝俊,博士,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主要从事毒害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早期主要从事毒害性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方法、时空分布、环境迁移与转化及源解析等研究,近5年来,重点围绕新型卤代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富集、食物链传递与代谢转化开展工作。承担和参与欧盟、国家、省部级项目19项,发表SCI论文155篇,论文主要发表在Environ Sci TechnolEnviron PollutEnviron IntEnviron Toxicol ChemSci Total EnvironChemophere等环境主流期刊上。论文他引超4000次,H指数40

陈永波书记主持报告会

报告会现场

麦碧娴作学术报告

罗孝俊作学术报告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版权所有
地址:重庆市北碚区方正大道266号 邮编:400714
联系电话:(023)65935555 传真:023-6593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