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媒体扫描

【重庆日报】人脸识别技术将率先在重庆部分金融机构上线应用

时间:2015-04-21编辑:

  【摘要】 “刷脸”就能完成远程银行开户或投资理财,这样“高大上”的生活离市民已不遥远。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远程开户、认证支付等功能预计将于5月率先在我市部分金融机构上线应用。 

  重庆日报讯(首席记者 张亦筑 实习生 王华婷) “刷脸”就能完成远程银行开户或投资理财,这样“高大上”的生活离市民已不遥远。4月15日,记者从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举行的人脸识别核心技术发布会上获悉,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远程开户、认证支付等功能预计将于5月率先在我市部分金融机构上线应用。

    1分钟内搞定远程开户 

  过去,市民要在银行或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开户,必须本人带身份证前往机构柜台当面办理,今后,通过手机或电脑“刷脸”就能方便地完成这一手续。

  在发布会现场,记者看到,工作人员在电脑上打开某证券公司的网上开户系统,对准摄像头拍照之后,与上传的本人身份证照片进行比对,不到1分钟就搞定了“刷脸”远程开户。

  “通过在线人脸识别身份认证,市民进行网上支付或投资理财会更方便。”中科院重庆研究院智能多媒体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广州云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周曦说,在“刷脸”功能支撑下,可实现7×24小时全自助服务。普通市民还有望很快体验“刷脸”购物。据透露,目前已经有多家银行有意与云从科技展开合作,推广人脸识别技术。

    “刷脸”系统2秒就能认出你 

  计算机能准确识别人脸吗?会不会存在安全隐患?很多市民都有这样的疑问。

  “人脸也有DNA,即使脸部发生衰老、胖瘦等变化,同一个人的人脸DNA也不会变。”周曦说,目前,中科院重庆研究院拥有国内首创的超大规模跨场景结构化数据采集阵列,能够在光线多变、背景复杂、不同表情和特征等情况下采集人脸数据。此外,他们还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亚洲人脸数据库,形成200万个人脸特征数据,能够对人脸的细微差别进行精确识别,一般化妆、佩戴装饰物或轻微整容都无法逃过人脸识别系统的“眼睛”。

  如果是相似度极高的双胞胎呢?他表示,一般的双胞胎只有80%左右的特征是重合的(即80%相似度),计算机可以判别出其余20%的不同。

  据统计,人脸识别系统在复杂环境下的识别准确率达96.3%,一般来说2秒内就能完成验证。“如果因受伤等导致人脸暂时不能被识别,还可以配合指纹、虹膜等其他生物识别技术或者传统密码进行辅助验证。”周曦称。

  万一不法分子用照片、视频等方式去欺骗验证通过怎么办?这也不用担心,人脸识别系统还可以进行活体检测。比如“刷脸”进行大笔金额交易时,可以让交易者读出一组数字作为“验证码”,通过唇语来确保交易者是账户所有人,保障“刷脸”支付的安全。

    欲在金融和安防领域抢市场 

  此外,人脸识别技术不久之后还将在社保领域亮相。据介绍,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社保生存认证云平台,可以让异地领取社保的老人用远程身份认证代替来回奔波,更为便捷。

  据了解,人脸识别技术还可以用在宾馆等服务场所,实现VIP会员自动识别;帮助公安部门通过监控视频图像侦查嫌疑人,缩小排查范围;还可以用于单位员工考勤、访客登记;在机场、海关等实现旅客快速自助通关。

  “人脸识别是人工智能进化的必然阶段,将给人们带来更加方便、安全的智能生活。”周曦表示,去年年底以来,国内外很多互联网巨头都注目人脸识别市场,掀起了“刷脸”热潮。云从科技也将依托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强大的技术团队,在金融和安防领域抢滩“刷脸”市场。据透露,云从科技正在筹备成立重庆中科云丛科技有限公司,从事人脸识别技术的规模化推广和应用。目前,他们还加强了国际合作,以计算机视觉之父、美国工程院院士黄煦涛为首席专家,在美国硅谷建立了海外研发中心,与国际最先进的人脸识别技术保持同步。

    4家单位“牵手”推动我市人脸识别技术规模化应用 

  重庆日报讯 (首席记者 张亦筑 实习生王华婷)4月15日,在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举行的人脸识别核心技术发布会上,该院与佳都新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杰翱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杰翱资本)、广州云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推动我市人脸识别技术规模化应用。

  据介绍,人脸识别是一项新兴前沿的生物识别技术,是由计算机通过算法识别出监控画面或者照片中人脸的特征,然后与参照人或人群进行匹配的过程。

  自去年以来,中科院重庆研究院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紧密合作,在人脸识别技术上取得多项重大突破,不仅成功研发出国内首套人脸识别移动支付系统,而且其人脸识别边检站自动通关系统、动态人脸识别考勤机等技术成果也在多地进行应用。

  此次中科院重庆研究院通过知识产权入股,与佳都科技、杰翱资本成立云从科技,将共同推动人脸识别技术的开发及其在“互联网+泛安全”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原载于《重庆日报》 2015-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