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中心简介

    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系统研发、相关成果产业化转化和人才培养。


研究方向

     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多模态智能感知、多智能体协同混合智能、知识计算等。


人才队伍

    中心拥有成员11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6人。获得人才称号包括:重庆英才“重庆市产业技术带头人”、“重庆市最美工程师”、“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中科院西部之光、“缙云英才”、“临空英才”等。


研究成果

  中心“大规模视觉自适应智能视觉分析”技术作为中国科学院“十三五”时期“一三五”规划重点培育方向,以“院优秀”成绩通过验收。团队已发表高水平论文近80篇,授权专利50余项,获10余项国际智能识别大赛冠亚军,前沿技术研发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承担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二十多项(包括,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3项,自然科学基金11项,中科院 “弘光 “先导 “STS”1项),总经费超过5000万元。相关成果获得的30多个奖项中,其中省部级奖项八项(包括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奖)。  

    

  中心主持和参与多个科研平台建设,包括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自动推理与认知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人工智能与服务机器人控制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大数据与智能计算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市智能视频分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重庆市人脸识别协同创新中心)、行业合作平台(民航反恐技术联合实验室)、视觉安全技术联合研发中心、智能感知标准创新中心等为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心技术转化和产业化推广成绩良好,人脸识别等关键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民航、安防、金融、安监等领域,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团队自主研发的安检人脸识别辅助验证系统已广泛应用于民航近百家机场的旅客安检,在吞吐量1000万人以上机场覆盖率达到60%。相关成果深化了中国科学院与民航局的合作,20181月中科院重庆研究院与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联合成立了民航反恐技术联合实验室,并协助民航局公安局完成《民用航空安全检查人脸识别验证应用技术要求》的编写;20195月,中科院与民航局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成果荣获2017年重庆产学科研科技成果创新奖一等奖,被写入中科院2018年度工作会议报告,获得2018年度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相关成果在央视新闻联播、朝闻天下、新华社等各大新闻媒体的上报道上百次。  

  人工辅助验证智慧安保系统在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所有安检通道全面试运行,实现旅客仅出示一次证件、全程刷脸安检通关,是目前唯一一个民航局正式批复并正式运行的全流程刷脸安检通关系统。201912月,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人工辅助验证智慧安保系统通过民航局方验收,同意以人工辅助验证岗代替传统验证岗,以数字化电子验讫标识代替安检验讫章的方式正式运行。民航局华北地区管理局评价:该系统推动了机场安检流程的智能化变革,在智慧机场建设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是自中科院与民航局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以来落地的第一个标杆项目,是纯国有技术的一次成功自主创新。该成果被写入《中国科研信息化蓝皮书2020》,作为两年间我国科研信息化的重大成果、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之一,也被国家科学技术部主管期刊《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收录。  

  

  

  安防领域,团队研发的智能门禁、重点区域人车管控、智能安防等系统已在多个政府部门、社区、公安局等进行应用。例如:南京大屠杀公祭活动,中科院机关的会议系统和门禁系统,新疆多个监狱、边防站、长途汽车站、社区等地进行了应用示范。  

  安监领域,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实现煤矿井下重大风险与违章自动识别,目前已在打通一矿、渝阳煤矿、石壕煤矿、逢春煤矿、松藻煤矿、盐井一矿等煤矿示范应用。  

  相关技术通过成果转化,孵化了中科弘拓(苏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服务企业超过300家,取得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联系方式

    张丽君:18883724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