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与海报
学术活动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章炎麟教授受邀来重庆院交流访问
时间:2018-12-11编辑:三峡所大气中心
11月8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副院长、“同位素大气化学”团队和学科方向负责人章炎麟教授应大气环境研究中心邀请访问我院,并在“三峡生态环境论坛”作题为“利用同位素技术研究大气污染物来源与化学过程”的学术报告。我院20余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
章炎麟教授介绍了利用同位素技术解析有机气溶胶的来源与成因的研究。他以北京地区灰霾期和非灰霾期含碳气溶胶的污染特征为切入点,利用C14同位素示踪法研究一次源与二次源对含碳气溶胶的贡献,发现灰霾时期,二次源贡献明显上升。此研究揭示了二次有机气溶胶对我国重霾污染具有重要的贡献,提供了PM2.5来源解析的新思路与新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和《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等著名杂志上。
章教授介绍了二次硫酸盐、硝酸盐形成机制以及NHx的污染源类型,提出二次气溶胶的形成机制是目前研究的难点和焦点。在此基础上,章教授介绍了在三江和南京地区通过N同位素技术研究硝酸盐的污染来源与形成机制的研究,发现观测期间硝酸盐主要来源于生物质燃烧,指出早期研究高估了燃煤源对硝酸盐的贡献;此外,基于氨氮同位素技术解析上海市NHx的污染源,章教授团队研究发现机动车尾气排放是生成大量氨的主要燃料贡献源,同时,“测硝不测氨”的监测规范间接导致工业排放产生大量氨而缺乏有效监管。学术报告后,章炎麟教授对与会师生的提问进行了详细的解答,现场气氛活跃。
章炎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涂长望青年气象科技获奖”获得者(2017),长期致力于通过大气气溶胶同位素技术研究二次气溶胶的污染来源与形成机制。近年来主持江苏省特聘教授计划和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等课题。在Nature、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和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Atmospheres等 SCI期刊上发表论文50 余篇,SCI被引1600余次,他引800余次,其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论文26 篇。目前担任Nature、Nature Communications、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Atmospheres等近30个国际SCI期刊的审稿人,中国生态学会稳定同位素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
章炎麟教授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版权所有京ICP备05002857号渝公网安备500109430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