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学术活动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绿色小流域构建技术系统与应用示范”青年科学家学术交流会
在渝顺利召开

时间:2025-07-18编辑:水资源与水环境研究中心

7月12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治理”专项“绿色小流域构建技术系统与应用示范”项目青年科学家学术交流会在重庆顺利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李哲研究员主持,项目负责人清华大学刘毅教授,各课题负责人以及来自清华大学、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等参与单位的40余名骨干成员参加本次会议。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刘鸿研究员出席会议并致辞。

本次会议以“绿色小流域:理论-技术-管理一体化建设范式”为主题,旨在通过深度学术交流,汇集最新科研成果与前沿观点,共同探索破解当前小流域治理中系统调控能力不足、生态功能退化、管理机制碎片化等难题的创新方案,为构建面向未来的绿色小流域治理体系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交流会分学术报告与学术沙龙两个环节。

学术报告环节,各课题选派2位青年学者分别针对流域经济社会-水环境系统模拟、污染源排放精准解析、水生态系统响应、多主体建模系统仿真等主题进行了精彩分享。与会人员就报告内容进行充分交流,经专家组及与会人员评议,清华大学杨萌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许旭明的报告荣获“优秀学术报告”。

学术沙龙环节,课题负责人董欣副教授、诸葛亦斯正高级工程师、陈岩研究员分别围绕绿色小流域系统性治理中的三大核心议题——“多要素协同难点与创新路径”、“系统修复与工程依赖的关系平衡”、“多元主体共治与智慧管控”作了引导性报告,引发与会人员围绕绿色小流域治理视角拓展、多要素协同深化等的深入思考和热烈讨论。李玮高级工程师在沙龙总结中指出绿色小流域构建的关键环节包括治理主体、管理政策、技术方案、资金来源、循环链条,并提出绿色小流域构建范式的初步构想。

刘毅教授对本次交流会进行总结发言,提出绿色小流域构建需要实现三个关键转变:人-地-水关联关系从冲突走向共赢、技术体系从工程依赖转向系统修复、流域治理从污染治理迈向整体保护。刘毅教授同时提出,期待项目组继续深化现有研究成果,构建更加综合化、系统化、定量化和交叉融合的学术研究体系,提出切实有效的策略建议,为绿色小流域建设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科学指导。

参会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