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工程中心

重庆市高分辨三维动态成像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心简介 

  重庆市高分辨三维动态成像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由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西南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南医院)和重庆大学四家单位共同组建,于2017年底经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认定的,主要针对医学健康和功能材料领域检测需求而建立的多学科背景融合的技术开发与服务平台。 

  组织结构 

   

  管理办公室 

  中心主任: 王化斌(中科院重庆院)  

  中心副主任:付爱玲(西南大学)  

  吴 南(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重庆市人民医院))  

             梁桂兆(重庆大学)  

  技术主任: 黄 昱(中科院重庆院)  

  中心秘书: 杨忠波    

  主任办公会  

  王化斌   付爱玲   吴 南   梁桂兆   黄 昱 

   

  王化斌,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心主任,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太赫兹科学与技术专委会委员,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太赫兹生物物理分会委员,E-mail:wanghuabin@cigit.ac.cn 

  2008年3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2008年6月至2014年2月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化学系和微生物与免疫学系从事研究工作;2014年2月起为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研究员;2018年起任重庆市高分辨三维动态成像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生物大分子、细胞、生物组织及功能材料的高分辨成像设备研制和多模态检测方面的工作。曾获中国科学院“西部青年学者(重点)”项目支持(2015年)、第8届国际“太赫兹波与超快激光”研讨会(2016年)“最佳会议论文奖”、首批“重庆英才·名家名师”(2019年)和全国“太赫兹生物物理先进工作者”(2021年)等荣誉称号。在PNAS和Small等著名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先后主持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竞争性科研项目。

   

  付爱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西南大学药学院教授,E-mail:fuailing1008@hotmail.com  

  2005年博士毕业于军事医学科学院,师从孙曼霁院士,获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先后在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化学系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做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组织学的光谱及成像研究和动物模型的建立与活体检测方面的研究,在Mitochondr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edicineBioconjugate Chemistry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3部;获得专利3项、省级奖励1项。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马萨诸塞大学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多项科研项目。2013年被评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5年获重庆市自然科学三等奖。现为中国药学会生化与分子药理学会委员、中国微米纳米学会理事和多个国际著名期刊特邀审稿人。 

   

  吴 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重庆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wunan881@163.com  

  2007年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神经外科;现为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重庆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脑功能区综合治疗、鞍区肿瘤综合治疗、癫痫疾病的微创外科及神经影像导航下相关疾病等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目前已发表文章4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主编神经外科学专著4部,参编神经外科专著1部。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卫生部课题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先后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医疗成果奖二等奖2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医疗成果奖三等奖1次、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次、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临床新技术二级甲等2次;荣获校“111”拔尖人才,十佳责任医师及优秀教员各1次。  

   

  梁桂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E-mail: gzliang@cqu.edu.cn  

  2007年于重庆大学获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20072009年分别获得黄尚廉院士优秀青年创新奖学金和奖教金;2010年至2011年在美国阿克伦大学化学与分子生物工程系访问学习。主要从事基于生物信息学、分子建模与模拟、量子计算化学和生物化学实验的生物(药物)分子相互作用研究。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SCI收录论文60余篇,拥有授权发明专利12项;主持和参与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111”创新引智基地计划以及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 

   

  黄昱,工程技术中心技术主任,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E-mail: huangyu@cigit.ac.cn  

  2004年至2010年就读于英国诺丁汉大学,分别获电子通信与计算机工程硕士学位和电气与电子工程博士学位;2010年至2011年就职于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16月加入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主要从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技术、食品安全检测及相关自动化检测仪器开发、信息系统的研制与开发等工作。已在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拥有授权发明专利2项;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中科院西部之光、中科院西部行动计划、中科院STS等项目。 

   

  杨忠波,助理实验师,中心技术管理秘书,电话:023-65935648E-mail:yangzhongbo@cigit.ac.cn   

  201312月加入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主要从事超分辨太赫兹近场显微镜的研制和太赫兹波与物质作用理论研究工作。已发表SCI论文30余篇,拥有授权发明专利3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和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各1项,参与多项国家、部委和地方科研课题。 

  负责和协助完成中心的日常行政管理、业务洽谈、会议组织、文件档案管理、经费管理、仪器设备管理、设备维护等工作。 

   

  颜识涵,副研究员,E-mail:yanshihan@cigit.ac.cn  

  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20147月加入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主要从事太赫兹生物医学检测研究工作。已发表SCI论文27篇,拥有授权发明专利3项;主持国家重点专项课题、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科研计划、重庆市技术创新与应用示范项目(社会民生类)等项目。  

    

  汤明杰,副研究员,E-mailmjtang@cigit.ac.cn  

  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曾在美国犹他州立大学交流访问2年。20137月加入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主要从事太赫兹光谱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共发表SCI论文4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SCI论文共15篇,第一发明人授权中国专利共3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国家、部委和地方科研课题多项。 

    

  张明焜,男,1986年生,副研究员,E-mailzhangmk@cigit.ac.cn 

  20125月加入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主要从事生物分子太赫兹波谱检测和解析,生物分子高灵敏探测的理论模拟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技术创新与应用示范项目,并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科研装备研制等项目。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noscaleBiomed. Opt. Express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项。 

    

  汤冬云,助理研究员,E-mailtangdongyun@cigit.ac.cn   

  20121月加入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主要从事图像超分辨研究、智能传感与系统集成、环境监测预警、智能装备与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已发表SCI论文6篇;拥有授权发明专利9项,软件著作权1项;主持横向项目2项,参与国家、部委和地方科研课题9项。 

    

  封雷,助理研究员,E-mail:fenglei@cigit.ac.cn  

  20143月加入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主要从事计算机深度学习及环境遥感分析研究。已发表SCI/EI论文5篇,拥有授权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1项;主持重庆市留学人员创业创新计划1项、横向课题1项;参与十二五“水专项”水环境动态感知平台、重庆市技术创新与应用示范等项目。 

    

  张华,助理研究员,E-mail:zhanghua@cigit.ac.cn 

  20127月加入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主要从事基于拉曼光谱和太赫兹光谱的生物与化学检测分析。已发表SCI论文18篇,包括Angew Chem Int Ed期刊论文1篇(第一作者);拥有授权发明专利7项;主持重庆市质监局项目1项,参与国家和地方科研课题5项。 

    

  邱付成,特别研究助理,E-mail: qiufucheng@cigit.ac.cn  

  2020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获工学博士学位。20208月加入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主要从事针尖增强太赫兹近场理论研究、太赫兹近场光源与探测技术以及面向生物医学与材料表征应用的宽谱太赫兹快速超分辨显微镜开发等工作,基于太赫兹大功率激光器及高速探测器成功实现了太赫兹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开发。已发表SCI/EI论文6篇,申请专利5项,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做主题报告5次。主持地方科研项目1项。参与科技部仪器专项、基金委重大仪器专项、基金委面上项目等5项。 

    

  陈利刚,特别研究助理,E-mail: chenligang@cigit.ac.cn 

  20216月毕业于天津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20217月加入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主要从事太赫兹光谱及高分辨近场成像技术在化学和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已发表SCI论文15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4篇(包括J Phys Chem Lett等),以共同一作发表3篇(包括J Agric Food Chem等)。参与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基金委面上项目、地方科研项目等多项。 

  学术委员会 

    任:  (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员(排名不分先后):     

    飞(中科院生物物理所)  

  韩家广(天津大学)  

    (西南医院 

  府伟灵(西南医院 

  陈伟民(重庆大学 

  王伯初(重庆大学 

  黄玉明(西南大学 

  祝诗平(西南大学 

    鸿(中科院重庆院 

    (中科院重庆院 

  吴胜军(中科院重庆院 

  史浩飞(中科院重庆院 

  用户委员会  

  重庆墨希科技有限公司  

  重庆市纤维检验局  

  西南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西南医院检验科  

  科研队伍  

  中心有固定工作人员20余名,研究背景涉及光学工程、生物工程、生物医学与健康、分子及细胞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科学与技术、图像识别与算法分析等多学科领域,半数以上人员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团队人员包括新世纪教育部优秀人才人、中科院“西部青年学者”多人以及各专业在读研究生20余名。  

  技术服务内容(更多服务项目将逐步开放)  

  以生物医学样品(生物大分子、细胞、生物组织)和功能材料为对象,对其开展无标记、无损的三维检测技术服务工作,包括实验、理论计算、信息化软件开发等方面的内容,主要依托手段和相关技术咨询专业人员如下:  

  信息化软件系统的研发(黄  昱)  

  太赫兹时域光谱及光谱成像(颜识涵)  

  太赫兹连续光谱检测(杨忠波)  

  功能材料FDTD仿真(杨忠波)  

  AFM形貌检测(杨忠波)  

  太赫兹衰减全反射模式检测(张明焜)  

  生物分子太赫兹波谱理论模拟(张明焜)  

  系统集成及信息化(汤冬云)  

  激光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及成像(张 华)  

  生物组织冰冻切片(汤明杰)  

  细胞培养(汤明杰)  

  海马神经元提取及培养(汤明杰)  

  地理遥感数据服务(封  雷)  

  在线监测软件开发(封  雷)  

  部分近期研究成果  

  (1)Nanomechanical Profiling of Aβ42 Oligomer-Induced Biological Changes in Single Hippocampus Neurons, ACS Nano 2023, 17, 6, 55175527.  

  (2)One-step competitive assay for detection of thrombin via disassembly of deblock oligonucleotide functionalized nanogold aggregates, Sensors & Actuators: B. Chemical 2023, 376: 133032.   

  (3)A trigger-based aggregation of aptamer-functionalized gold nanoparticles for colorimetry: an example on detection of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Sensors & Actuators B:Chemical 2021,339: 129865.  

  (4) Near-field nanoscopic terahertz imaging of single proteins, Small 2020,17: 2005814 (Front cover). 

  (5) Revealing the effects of curcumin on SH-SY5Y neuronal cells: a combined study from cellular viability, morphology, and biomechanic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9, 67: 4273-4279.  

  (6) Fiber optic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biosensor for detection of PDGF-BB in serum based on self-assembled aptamer and antifouling peptide monolayer,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2019, 140: 111350. 

  联系我们  

  中心秘书:杨忠波  

  Emailyangzhongbo@cigit.ac.cn  

  联系地址: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科学技术研究院,  

  重庆市北碚区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园方正大道266  

  邮政编码:400714  

  联系电话:(+86)-023-65935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