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通知公告

2023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申报公示

时间:2024-01-31编辑:

  依据《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以及《关于2023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相关文件的要求,对2023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申报项目进行公示,公示时间2024131日至202426日。  

  一、项目名称  

  环境友好型高性能脱硝催化剂的研发及其反应机理与抗中毒机制研究  

  二、主要完成人  

  姚小江、杜学森、董林、陈艳容、曹俊  

  三、主要完成单位及提名等级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重庆大学  

  南京大学  

  提名重庆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提名单位/专家:重庆两江新区科技创新局  

  四、项目简介  

  本项目针对典型大气污染物NOx的减排难题,围绕催化剂的脱硝性能提升、反应机理探索、抗中毒性能强化等关键科学问题,研发了环境友好、成本低廉、性能优异的非钒基脱硝催化剂,并解析了其微观反应机理和抗中毒机制。主要科学发现如下:  

  发展非钒基催化剂脱硝性能的提升策略,揭示“组成-结构-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  

  探明非钒基脱硝催化剂组分间的相互作用,解析NH3-SCR脱硝反应机理;  

  提出“中毒位与催化活性位分离”的结构设计理念,强化非钒基脱硝催化剂抗中毒性能并阐明其微观作用机制。  

  五、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主要完成人情况  

  姓名:姚小江  

  排名:1  

  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对本项目重要科学发现的贡献:围绕环境友好型高性能脱硝催化剂的研发,制定整体研究方案、组织科研团队,统筹开展了科学发现一、二、三的研究工作。提出载体结构调变、表面酸化处理、体相掺杂等策略以及利用惰性金属氧化物改性抑制N2O的新思路,提高了催化剂的脱硝活性和N2选择性;运用水热强化处理技术增强催化剂组分间的相互作用,阐明了反应物分子NOxNH3同步吸附与活化的脱硝反应机理;构建碱金属捕集位与催化活性位分离的设计理念,增强非钒基脱硝催化剂的抗碱金属中毒性能,揭示了其科学原理和微观机制。本人是代表性论文1-4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以及主要论文6-13161720的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本项目研究中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90% 

  主要完成人情况  

  姓名:杜学森  

  排名:2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重庆大学  

  完成单位:重庆大学  

  对本项目重要科学发现的贡献:主要完成科学发现二、三的部分相关工作,负责非钒基Cu-SAPO-34分子筛脱硝催化剂的反应机理、影响因素研究。揭示了Cu-SAPO-34催化剂内Cu位点的形态和分布特性,获取了NH3-SCR反应关键中间体与速控步骤,构建了基于迁移位点的低温脱硝反应机理;发现了分子筛催化剂上非常规的碱金属中毒强度顺序,结合理论计算和实验手段揭示了碱金属中毒的微观机制,并为催化剂改进优化提供了依据;掌握了Cu位点价态对SO2吸附和转化的影响规律,阐明了硫中毒对催化剂脱硝反应活性的抑制机理。本人是代表性论文5和主要论文14151819的通讯作者;在本项目研究中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70% 

  主要完成人情况  

  姓名:董林  

  排名:3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南京大学  

  完成单位:南京大学  

  对本项目重要科学发现的贡献:主要完成科学发现一、二的部分研究工作,重点负责非钒基金属氧化物脱硝催化剂的性能提升和反应机理研究。与完成人1共同提出载体结构调变、表面酸化处理、体相掺杂等策略,有效地提高了非钒基催化剂的脱硝活性;与完成人1共同运用水热强化处理技术增强非钒基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组分间的相互作用,阐明了反应物分子NOxNH3同步吸附与活化的脱硝反应机理。本人是代表性论文3的通讯作者和代表性论文12以及主要论文68-1216的共同作者;在本项目研究中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60% 

  主要完成人情况  

  姓名:陈艳容  

  排名:4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重庆大学  

  完成单位:重庆大学  

  对本项目重要科学发现的贡献:参与完成科学发现二、三的部分相关工作,主要进行非钒基Cu-SAPO-34分子筛脱硝催化剂的中毒机理研究。与完成人2共同发现了分子筛催化剂上非常规的碱金属中毒强度顺序,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手段的结合揭示了催化剂中毒的本质原因,基于中毒机理提出了催化剂改进优化的策略;与完成人2共同探明硫中毒分子筛催化剂内硫酸盐产物的生成路径,发现Cu位点价态对SO2吸附和转化的影响,揭示了硫酸化反应阻碍低价态Cu位点重氧化的机制,阐明了硫中毒对催化剂脱硝反应活性的抑制机理。本人是代表性论文5和主要论文14151819的共同作者;在本项目研究中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50% 

  主要完成人情况  

  姓名:曹俊  

  排名:5  

  技术职称:助理研究员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对本项目重要科学发现的贡献:参与完成科学发现一、三的部分研究工作,重点进行非钒基金属氧化物脱硝催化剂的N2选择性提升、抗碱金属中毒性能强化等方面的研究。与完成人1共同提出利用惰性金属氧化物改性抑制N2O的新思路,有效地提高了非钒基催化剂的N2选择性;与完成人1共同构建碱金属捕集位与脱硝催化活性位分离的设计理念,增强非钒基脱硝催化剂的抗碱金属中毒性能,揭示了其科学原理和微观机制。本人是代表性论文24的共同作者和主要论文1617的第一作者;在本项目研究中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60% 

  六、代表性成果目录  

  [1]     Xiaojiang Yao*, Ruidun Zhao, Li Chen, Jun Du, Changyuan Tao, Fumo Yang*, Lin Dong,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of NOx by NH3 over CeO2 supported on TiO2: Comparison of anatase, brookite, and rutile”,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208 (2017) 82-93.  

  [2]     Xiaojiang Yao*, Li Chen, Jun Cao, Yang Chen, Mi Tian, Fumo Yang, Jingfang Sun, Changjin Tang, Lin Dong, “Enhancing the deNOx performance of MnOx/CeO2-ZrO2 nanorod catalyst for low-temperature NH3-SCR by TiO2 modification”,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369 (2019) 46-56.  

  [3]     Xiaojiang Yao*, Kaili Ma, Weixin Zou, Shenggui He, Jibin An, Fumo Yang*, Lin Dong*, “Influence of preparation methods on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MnOx-CeO2 catalysts for NH3-SCR at low temperature”,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38 (2017) 146-159.  

  [4]     Xiaojiang Yao*, Keke Kang, Jun Cao, Li Chen, Wen Luo, Wanxia Zhao, Jing Rong, Yang Chen, “Enhancing the denitration performance and anti-K poisoning ability of CeO2-TiO2/P25 catalyst by H2SO4 pretreatment: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and mechanism study”,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269 (2020) 118808.  

  [5]   Guangpeng Yang, Xuesen Du*, Jingyu Ran*, Xiangmin Wang, Yanrong Chen, Li Zhang, Vladislav Rac, Vesna Rakic, John Crittenden, “Irregular influence of alkali metals on Cu-SAPO-34 catalyst for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of NOx with ammonia”,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387 (2020) 122007.  

  本材料公示期内(2024131日至202426日),任何单位或个人对公示项目的创造性、先进性、适用性及推荐材料的真实性和项目主要完成单位持有异议的,可以书面形式向科技处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为便于核实查证,确保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处理异议,提出异议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表明真实身份,并提供联系方式。凡匿名异议和超出期限的异议,不予受理。  

  特此公示。  

  联系单位: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科技处  

  通讯地址:重庆市北碚区方正大道266  

  联系电话:023-65935678  

  联 系 人:孙萌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科技处  

                                                                                                             2024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