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太阳能技术研究中心
中心简介
薄膜太阳能技术研究中心成立于2017年5月,中心以有机材料、高分子材料、超分子材料创制为牵引,以光伏器件、光电探测器件、信息显示器件创新为驱动力,重点突破限制有机光电器件应用的效率、稳定性、成本问题,建立区域特色鲜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有机薄膜光电研发平台,为可持续发展和智慧生活提供技术参考。
中心建有西部地区先进的新能源材料、器件及规模化制备技术研发平台,设备总价值约2000万元,为发展太阳能转化及有机光电技术奠定坚实的硬件基础。主要设备包括有机光电材料制备表征平台、太阳能电池器件制备表征平台和光电器件印刷制备平台等。
研究方向
1、光功能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发散性合成
2、面向光伏、光电探测、信息显示的高效器件
3、基于人工智能的有机光电材料及器件的精准设计
人才队伍
1.团队总体情况
目前中心共有教职工6人,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相关人才计划1人、中国科学院青年促进会成员2人和重庆市巴渝学者青年学者2人。专任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67%具有留学经历。在读学生包括:硕士研究生9人,博士研究生3人和留学生 1人。
2. 各研究方向带头人及简介
肖泽云,博士,研究员,薄膜太阳能中心主任。先后在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瑞典隆德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学习和开展研究工作,2017年12月加入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长期从事有机/高分子/超分子功能材料及光电器件的研究,发表论文100篇,包括Joule, Nature Commun.,Sci. Adv.,Energy Environ. Sci., Adv. Mater.等,主持中国科学院人才项目,重庆市人才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基金,重庆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Early Career Researcher Grant等项目。
段泰男,男,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的设计和应用。在Angewandte Chemie、Nano Energy、Materials Horizons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第一/通讯作者论文30余篇。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科院青促会人才项目和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长期担任Joule、Advanced Materials等国际著名期刊的审稿人。
陈瑶,博士,副研究员。2018年6月在四川大学获博士学位,2018年9月赴美国西北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有机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的研究,2021年10月入职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任副研究员。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Adv. Mater., Angew., Joule, Adv. Funct. Mater., Chem. Mater.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6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重庆市科研项目3项。2023年入选重庆市巴渝学者青年学者。
陈海燕,博士,助理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第10批会员,重庆市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员,西南大学含弘学子奖章获得者。致力有机半导体材料设计合成、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研究。主持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人才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作为核心骨干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庆市重点研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10余项。在Joule, Energy Environ. Sci., Adv. Energy Mater.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8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荣获首届川渝科技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项。组织协办第三届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会暨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大型会议;应邀评审多家国家法定及第三方检测机构等。
杨可,助理研究员。博士毕业于重庆大学,后加入中科院重庆智能技术研究院薄膜太阳能中心开展有机光伏技术研究工作。长期从事光伏器件界面研究,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包括Joule, Sci. Adv., Energy Environ. Sci.等,近五年论文被引1700多次,H因子18,授权多项国内国际专利,主持中国科学院人才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基金等项目。
黄佩豪,男,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光伏材料的计算设计和基础理论研究。发表SCI论文22篇,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在PNAS、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npj Quantum Materials、iScience和Solar RRL等期刊发表论文。主持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院内基础研究项目1项。
研究成果
重要项目
(1) 可印刷柔性电子器件制备表征平台, 2017.01.01-2017.12.31,重庆市条件科研专项。
(2)可印刷柔性太阳能电池研发平台建设项目, 2019.01.01-2019.12.31,中央级科学事业单位修购专项。
(3) 红原绿暖惠民中试项目,2021.11.01-2022.10.31,横向经费。
(4) 超分子有机框架材料的光伏性质研究,2021.01.01-2024.12.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5)可印刷半导体材料墨水,2019.01.01-2021.12.31,中国科学院人才项目。
(6) 新型有机光伏材料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2019.01.01-2022.12.31,中国科学院人才项目。
(7) 高效小分子光伏材料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2020.01.01-2023.12.31,中国科学院人才项目。
(8) 面向光伏应用的超分子材料,2020.01.01-2022.12.31,重庆市人才项目。
代表性论文
(1) Machine learning-assisted molecular design and efficiency prediction for high-performance organic photovoltaic materials. SCIENCE ADVANCES, 2019, 5, eaay4275.
(2) All-Small-Molecule Organic Solar Cells with an Ordered Liquid Crystalline Donor. JOULE, 2019, 3, 3034.
(3) Benzodithiophene-Based Small-Molecule Donors for Next-Generation All-Small- Molecule Organic Photovoltaics. MATTER, 2020, 3, 1403.
(4) 15.34% efficiency all-small-molecule organic solar cells with an improved fill factor enabled by a fullerene additive.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20, 13, 2134.
(5) Semiconducting Copolymers with Naphthalene Imide/Amide π-Conjugated Units: Synthesis, Crystallography, and Systematic Structure-Property-Mobility Correlations. 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 2023, 61, e202208201.
(6) The Electrical Behaviors of Grain Boundaries in Polycrystalline Optoelectronic Materials. ADVANCED MATERIALS, 2023, e2304855.
(7) Insights Into Pre-aggregation Control of Y-series Non-fullerene Acceptors in Liquid State for Highly Efficient Binary Organic Solar Cells. ADVANCED MATERIALS, 2024, 2402833.
(8) Rational molecular and device design enables organic solar cells approaching 20% efficiency.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4, 15, 1830.
专利
(1) 一种小分子电子给体材料及其制备与应用, CN20191045881 4.2,2019-05-29.
(2) 一种含有吡啶聚合物的光伏器件, CN2019100274 2.2,2019-01-11.
(3) 双功能层全小分子非富勒烯体系有机太阳能电池, CN20181130001 8.8,2018-11-02.
(4) 一种太阳能热电联供组件的瞬态热电输出计算方法及系统,CN202110177249X,2021-02-07.
(5) 聚光型太阳能热电联供组件输出性能检测平台及方法,2023108359488,2023-07-07.
联系方式
中心联系人:徐露萍
电话:023-65935209
邮箱:xuluping@cigit.ac.cn
地址: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重庆市北碚区水土镇方正大道266号
邮政编码:40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