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通知公告

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诚聘“两江学者”特聘教授、专家公告

时间:2012-04-01编辑:

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重庆研究院”)是重庆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国务院三峡办三方共建的研究机构,面向重庆及西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重点在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环境工程三个领域进行学科布局。自2011年3月筹建以来,重庆研究院学科团队迅速建立, 先后在国内外著名大学、知名院所、一流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百余人,其中具有良好海外背景的科技人员30余人。科技交流与合作扎实开展,先后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中科院计算机所、上海普适导航公司、重庆大学、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等近20个国内外单位签定了合作协议。根据《重庆市“两江学者”计划实施办法》(渝委办发〔2009〕46号),和《关于开展重庆市“两江学者”计划第二批特聘岗位申报工作的通知》(渝委人才办〔2011〕8号),重庆市在我院页岩气开发学科设立“两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现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

新园区鸟瞰图   

研究生公寓

一、岗位设置

我院获准设置页岩气开发“两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公开招聘两江学者。

二、招聘条件

应聘“两江学者”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学风严谨,为人正派;

(二)学术造诣深厚,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或相当于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水平,主持过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或重大建设工程,获得过国家级二等奖以上奖励,所从事的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取得了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重要成就,在本学科、本行业有重大影响;

(三)具有较强组织管理能力,对本学科、本行业工作具有创新构想和战略思维,具有赶超或保持本学科、本行业国内外先进水平的能力,具有指导高水平研发团队的能力和水平;

(四)身心健康,年龄一般在55周岁及以下,能够在一线从事基础研究、技术创新、科技攻关等工作;

(五)聘期内每年在受聘岗位工作9个月以上。

三、政策待遇

(一) 重庆市财政每月给予“两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津贴5000元,我院每月按照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标准发给特殊岗位津贴(如已享受研究院内其他类别的特殊岗位津贴,则岗位津贴发放执行就高标准原则),聘期内重庆市财政每年给予特聘教授所在团队科研启动经费20万元;我院每年配套科研经费40万元(研究院和所在学科各配套20万元)。

(二) 我院为“两江学者”特聘教授提供必要的科研工作条件:1.提供科研场所及条件;2.为“两江学者”特聘教授指配3名科研助手;3.满足“两江学者”特聘教授工作用车;同时在科研项目、人员聘用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三)“两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重庆市引进高层次人才若干优惠政策规定》中二类人才的安家资助、医疗保险、家属随调、子女入学、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退休后享受市级劳动模范待遇。市外来渝的特聘教授、专家,享受专业技术二级岗位待遇,不占所在单位编制职数。

(四)“两江学者”特聘教授,我院优先推荐为“两院”院士候选人选,优先推荐为国家和重庆市的各类专家。

四、工作职责

(一) 科学把握本学科、本行业、本领域的发展方向,提出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创造性的研究构想,负责本学科、本行业、本领域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二) 主持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课题,开展原创性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开展科研攻关和技术创新,推进国内外技术交流,带领本学科、本行业、本领域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

(三) 围绕全市经济社会重大发展战略、重要发展规划和重点建设项目,提供咨询服务和智力支持;

(四) 领衔本学科、本行业、本领域学术技术团队,指导梯队建设,培养骨干人才;研究培育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五、竞聘程序

(一) 报名申请;

(二) 用人单位推荐。设岗单位根据申请人条件和岗位目标,对申请人进行初审,每个岗位推荐不多于3名候选人,报人事教育处; 

(三) 重庆市科委初审;

(四) 组织评审并公示。重庆市“两江学者”人选聘任工作办公室将组建“两江学者”人选聘任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委会采取审阅材料、分组答辩、集中评审等方式,提出拟聘建议人选名单并在全社会公示;

(五) 组织审定。建议人选名单送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初审后,报市委、市政府审批;

(六) 签订合同。我院与特聘教授签订聘任合同。聘任合同报市级主管部门审核,经公证机关公证后,报市委组织部备案。

六、招聘程序

拟竞聘人选向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人教处提出竞聘申请,提交个人简历并提供个人资质证明(身份证件、最高学历和学位证书、任职证明材料、职称证书复印件及本人认为有必要提供的相关材料),初审通过后将另行通知进行个人信息网络录入。

竞聘人选经研究院组织评审通过后,推荐至上级主管部门评审、审定。

联系人: 王事言

联系电话:023-63063790

传  真:023-63063616

电子邮件:wangshiyan@cigit.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