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知公告
2024年度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申报公示
时间:2025-04-21编辑:
根据《2024年度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推荐工作的通知》的相关要求,现对拟申报2024年度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的成果进行公示,公示期为2025年4月21日至2025年4月25日。
一、项目名称
面向长江大保护战略的水岸利用与治理关键技术及应用
二、提名奖项和等级
提名该项目为2024年度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或一等奖。
三、主要完成单位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2. 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
3.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4.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5. 南京中科水治理股份有限公司
四、主要完成人
段学军、左玉强、宋春桥、梁双波、邹辉、王磊、曾思栋、刘平平、古小治、董林垚、潘继征、蔡永久、关保华、陈佩佩、胡碧霞
五、提名单位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专业委员会
六、项目简介
“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中华民族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重现长江“一江碧水向东流”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作为国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经济带水岸空间是人地相互作用最为直接、最为剧烈的区域,既拥有重要的经济战略资源价值,也具有突出的水生态安全意义。但长期以来,长江经济带存在岸线利用功能布局不合理、水岸缺乏统筹协同、水域生态环境胁迫严重、自然和生态敏感岸段遭到侵占等开发和管理无序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考虑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和岸线等多方面的有机联系,推进长江上中下游、江河湖库、左右岸、干支流协同治理”。研究团队面向长江大保护国家战略需求,承担自然资源部、科技部等国家部委及中国科学院部署的科技任务,围绕国土资源水岸协同治理的技术难题,开展水岸利用与治理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取得了系统性的理论与技术创新成果。
主要创新点如下:
1.以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为基础,创新提出了水域保护与岸域开发协同的岸线资源概念内涵和功能分类体系,创建了面向长江大保护战略的水岸协同治理理论框架;针对岸线资源精准调查,开发了水岸变化智能监测、岸线资源利用精细分类以及水岸协同立体调查技术体系。
2.针对开发利用,研发了生产效率和生态效益统一的港口选址与布局优化技术,发展了基于交通可达性的港口物流优化技术,研制了沿江腹地联动、土地利用集约的产业空间组织优化技术。
3.针对保护修复,发展了岸线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胁迫评估技术,研发了面向工业、生活、自然生态等不同类型岸线的一体化修复技术与模式。
4.针对协同治理,创建了岸线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敏感空间集成的功能分区体系,研发了多目标协同的优化配置技术,创新了水岸利用与生态保护修复区域协调与一体化组织机制,以及面向大保护的水岸空间规划编制方法。
项目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5项(包括国际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50项,在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自然资源学报、地理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267篇,出版“岸线资源调查与评价丛书”等专著16部;20项咨询报告获省部级以上采纳,其中8项获国家级采纳。成果在长江经济带100余个水岸协同治理项目和规划中获得应用,有效支撑了国家及相关部委的长江大保护任务的实施,并在全国范围推广,推动了自然资源领域科技发展和创新,促进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效益。
七、客观评价
2025年4月,项目组委托江苏省科技查新咨询中心对本成果主要关键技术及创新点进行了科技查新。基于国内相关数据库及网络检索结果显示:列出的所有查新点除本项目发表的相关研究成果外,在所检文献中均未见具体述及。由此可见本项目成果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发表在ISPRS P&RS(2023)研究论文成果“Monitoring inland water via Sentinel satellite constellation: A review and perspective”、关于河流岸线变化遥感大数据监测方法的研究成果“Satellites reveal hotspots of global river extent change”、关于空间管制与区域协调的研究成果“The challenge of spatial plan coordination in urban China: The case of Suzhou city”获得了国际知名同行的高度评价。发表的《长江岸线生态保护的重大问题及对策建议》《长江经济带岸线资源调查与评价研究》等论文获得了国内院士专家的高度评价。相关项目验收意见评价:“研究提出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等规划解决方案与政策措施,为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了重要支撑”、“对支撑长江经济带岸线资源管控及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八、主要知识产权
1.段学军,邹辉,王晓龙,梁双波,闵敏. 一种基于高清遥感影像的内河岸线资源利用类型提取方法. ZL202110357569.3, 2022-02-01.
2.潘继征,徐力刚,季宏康,徐红玲,赵敏. 一种植生型单体固基式生态驳岸系统. ZL201810353360.8, 2021-03-02.
3.关保华,吴红飞,王旭,卞斐. 一种城市河道硬质化驳岸的美化和生态修复装置及方法. ZL201310040567.7, 2015-03-04.
4.关保华,卞斐,姬雅婵,魏小飞. 一种城郊硬质化驳岸的生态改造技术方法. ZL201310132601.3, 2014-09-17.
5.宋春桥,曾繁轩. 一种基于数字地形约束和卫星遥感的时令河自动绘制方法. ZL202411582370.0, 2025-03-18.
6.梁双波. 一种港口后勤区域到腹地的选址方法及装置. ZL 201810079290.1, 2021-04-13.
7.梁双波. 一种基于物流供应链组织系数的选址方法及装置. ZL201810079278.0, 2021-07-09.
8.蔡永久,王晓龙,龚志军. 一种促进沉水植物定植的方法. ZL201911299323.4, 2020-12-15.
9.古小治,刘成,陈开宁,黄蔚. Method for in-situ harmless treatment of cyanophycean accumulation and suspended solids in lakeside wetlands. US 10494278 B2, 2019-12-03.
10.薛烨飞,胡玉康,张哲,刘平平,柴夏,唐坦,傅侃,王朝. 营造河湖岸带底栖生物微生境的生态护岸及其构建方法. ZL202111207107.X, 2023-06-02.
本材料公示期内(2025年4月21日至2025年4月25日),任何单位或个人对公示项目的创造性、先进性、适用性及推荐材料的真实性和项目主要完成单位持有异议的,可以书面形式向科技处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为便于核实查证,确保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处理异议,提出异议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表明真实身份,并提供联系方式。凡匿名异议和超出期限的异议,不予受理。
特此公示。
联系单位: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科技处
通讯地址:重庆市北碚区方正大道266号
联系电话:023-65935678
联 系 人:孙萌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科技处
2025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