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媒体扫描
【新华网】中科院重庆研究院首批17名科技人员“下海”创业
时间:2015-10-22编辑:
新华网重庆10月16日电(记者张琴)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首批17名科技人员日前与该院签订离职创业协议书,“下海”参与技术成果产业转化。
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创新中心主任李耀与该院院长袁家虎签订了离职创业协议书,跟随他离开的7名成员都是他带领的科研团队中的“80后”博士,他们将到10月刚注册成立的重庆华鹊医疗机器人有限公司,“下海”创业,致力于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转化,李耀出任首席科学家一职。
李耀说,科研机构能够实现对手术机器人的研发和样品制造,但是要实现从样品到产品的能级跨越,科研机构有很多做不到的地方,需要通过企业运作和市场的方式去实现。“我们计划用3年时间实现手术机器人‘重庆造’,国产手术机器人走向临床将实现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的突破,我们的目标是打破现在世界上最先进的美国‘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市场垄断地位。”他充满信心地说。
和李耀的机器人团队一样,石墨烯科研团队、智能多媒体科研团队的科研人员也“下海”创业。智能多媒体科研团队如今已将其自主研发的人脸识别系统成功推向市场,并获得投资,成果已经在新疆、四川和西安等地的边防检查、金融行业开户等方面推广应用。该团队负责人周曦说:“‘下海’可以更接近市场,让成果更快转化成市场接受的产品。”
袁家虎说,要鼓励科技人员走向市场,这是推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举措。今后该院将建设研究和产业两支队伍,在科研战线和经济战线并肩作战,为科技人员搭建风险共担的创新创业平台,推动更多的科技成果走进市场,让更多的科研人员成为创新创业的典范。就科研团队分类而言,擅长基础及前沿性研究的,更适合留在科研机构;擅长工程应用研究的,更适合于市场结合创业。
据了解,根据国家及重庆市相关政策,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出台规定,符合成果转化范围的,由本人申请并经审批同意,可申请留职创业或离职创业,创业期限3年。其同等享有参加职称评聘、岗位等级晋升、按年度调整薪级工资的权利。3年内可要求返回该院工作,该院按照不低于原职级/职称、薪酬的原则重新聘用。这一办法明确了成果转化的范围、职责分工、收益奖励、过程管理等内容,细化了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奖励的政策,保障科技人员的利益。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版权所有京ICP备05002857号渝公网安备500109430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