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中心简介

以变化水文环境下微生物地球化学的前沿交叉为学术发展基础,立足三峡水库,面向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聚焦于微生物介导下生源物质循环的水文生态机制,探索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交叠影响下筑坝河流生态环境演变的机理与过程,阐释流域水循环与生源要素循环耦合互作的科学规律,揭示大型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发展河流-水库系统生态演变模拟预测方法、适应性管理手段与生态修复技术。


研究方向

1. 微生物介导生源要素循环的微尺度原理及方法 

2. 水系统碳循环的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调控机制 

3. 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碳足迹核算方法与应用 


人才队伍

目前中心在编人员10人,含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4人,特别研究助理2人,中级职称2人,均为“80后、90后”组成,平均年龄35岁。学科背景涵盖环境科学与工程、微生物学、水利工程、地球化学等,已形成充分的学科交叉,人才梯队优势逐渐显现。此外,团队还有30余名研究生在读,形成了研究方向明确、职业道路清晰、团结协作、互助协作的良好团队氛围。毕业生大多继续读博深造或就职于大型国企。 

团队持续推进青年人才培养,多人次获得重庆市“杰青”、重庆英才青年拔尖人才、中科院“西部之光”西部青年学者、创新交叉团队项目、中科院青促会等省部级人才项目支持。团队于2020年获重庆市第三批“青年专家工作室”荣誉称号,获批新建重庆市海外技术合作平台“中-阿水库湖沼学国际联合中心”,2023年荣获重庆市“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

研究成果

中心成员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精细化修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水文计划(IHP)、国际能源署(IEA)、国际水电协会(IHA)相关国际组织的研究计划,研究成果被IPCCUNESCOIHAIEA等应用,在国际上发出中国声音。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等的支持下,中心同美国、加拿大、英国、挪威、波兰、俄罗斯、葡萄牙、意大利、阿根廷、智利等国家的相关科研团队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科研合作关系。  

中心在长江上游水生态环境方面持续开展了十余年科学研究,在河流-水库碳排放与核算、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方面先后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译著或编著)3本,参加编写国际能源署(IEA)技术导则2部,主持编写并颁布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技术标准3部,荣获了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重庆市科技进部二等奖、长江水利委员会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级奖项。


联系方式

地址:重庆市北碚区方正大道266

邮箱:lizhe@cigit.ac.cn; lizhe1981@126.com